Thursday 25 July 2013

p.人生什么最苦?

The last part is here:   The End of Good Final Chapter

曾經滄海難為水,
除卻巫山不是雲。
取次花叢懶回顧,
半緣修道半緣君。

首二句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,是从《孟子·尽心》篇“观于海者难为水,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”变化而来的。两处用比相近,但《孟子》是明 喻,以“观于海”比喻“游于圣人之门”,喻意显明;而这两句则是暗喻,喻意并不明显。沧海无比深广,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。巫山有朝云峰,下临长江,云蒸霞蔚。据宋玉《高唐赋序》说,其云为神女所化,上属于天,下入于渊,茂如松榯,美若娇姬。因而,相形之下,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。“沧海”、“巫山”, 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,诗人引以为喻,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“沧海”、“巫山”,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,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,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,因而除爱妻之外,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。

“难为水”、“不是云”,情语也。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,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,也确乎是很少有的。元稹在《遣悲怀》诗中有生动描述。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“花丛”,懒于顾视,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。

第四句即承上说明“懒回顾”的原因。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,这里为什么却说“半缘修道半缘君”呢?元稹生平“身委《逍遥篇》,心付《头陀经》”(白居易《和答诗十首》赞元稹语),是尊佛奉道的。另外,这里的“修道”,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。然而,尊佛奉道也好,修身治学也好,对元稹来说,都不过是心失所爱、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。“半缘修道”和“半缘君”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,而且,说“半缘修道”更觉含意深沉。清代秦朝釪《消寒诗话》以为,悼亡而曰“半缘君”,是薄情的表现,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。

佛祖说人生有八苦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长久、求不得、放不下。
什么最苦?别离最苦。

我无梦。
因为我不敢梦。
因为我已无法承受梦醒的负担。
每当痛到彻底时,我感觉我已经没有勇气面对,
我已经刻意不去想起,心的曲。
我擁有的,永远是我的眼泪。
我喜欢独坐一隅,安静的品味孤独,于是对桃花便有种说不出的情愫,万千株花中,桃花最寂寞。
所以我喜欢无梦。
时光流转,落叶飘过了一季又一季,再回首,已看不到曾经的天真地微笑,不止一次望着天空凝神冥思:人,怎会是如此奇特固执的生物?不然为何总是追求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呢?有没有想过,念念不忘的其实只是过往的唯美,现实总是承载不了太多的爱,而当我们历经艰辛得到想要的东西或人时,才蓦然清醒,一直以来向往的是千辛万苦。
无梦令我不会魂牵梦绕。
越来越喜欢一切浅淡的东西,绝非看破红尘,而是因缘使然。只因身在红尘,万般皆是因果。经历过爱恨,就学会淡然;经历过伤痛,就学会坚强;经历过离散,就学会惜缘;经历过眼泪,就练习微笑。
我失眠了。
那一抹文字的淡香,流过绿陌红尘,最后落脚于深深的红尘。梦回流年,静谧的夜,独坐屏前,翻开尘封的记忆,在流年中追寻往昔的足迹,捕掠曾经的惊艳瞬间。一声轻叹,一脉思念,一份感怀,一曲心音,便已是唏嘘不已、难以自禁。
在我孤军奋战时,在我忧伤徘徊时,在我痛苦艰涩时,请你,请你告诉我,生活深处有希望。
我不会哭。
笔下凌乱的华丽,会化作谁心上的疼痛?有一天,我们的故事,我也许记起,我也许忘记。而经年之后,我们却已散落天涯,再见无期。 落红无数,如我的文字,能有谁懂?烟雨朦胧,把一切忧伤的、唯美的的故事都折成纸飞机,放飞天空。从此,素白的记忆里,只剩下华丽的骚动。

今晚,我却又哭了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